42071 关于建立健全新业态新就业群体职业发展体系的提案
调研情况:近年来,国家陆续发布和出台新职业认定和新行业规范标准,将直播销售员即“网络主播”、网约配送员即“外卖骑手”、民宿管家、在线学习服务师等新业态纳入国家正式职业目录,无疑为新业态从业者带来新希望。但是新业态行业迭代快,职业的脆弱性造成流动性大,从业者在一定程度上属于“浅就业”,缺乏家庭和社会资源支持,一旦遭遇行业波动或重大突发公共事件,抵御风险能力极低。问题分析: 1.职业发展空间狭窄。由于有些新业态行业从业者学历要求不高、收入不稳定,流动性大等,导致职业发展上升通道狭窄。目前已被认定为正式职业工种的新行业在实践中认定难,配套措施不到位,社会知晓程度低,缺乏统一的评定标准,职称评定更是难上加难。有些新行业游离于正式工种之外,不利于新业态行业健康发展。2.职业社会认同度低。新就业群体从业者往往存在网上社交有余、现实社交不足的问题,尤其当理想化的追求遭遇现实困境的时候,会对其自我认知产生动摇,如社交范围、潜在的失业压力、流动压力等都会对个人发展空间形成限制,《新职业在线学习平台发展报告》数据显示,80%以上的年轻新业态从业者曾遇到职业危机或职业瓶颈。相关部门有关新业态行业技能、培训及竞赛等方面的活动少,从业者自我价值展示机会少。3.权益保障不充分。新就业群体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劳动关系难认定,保险缴纳不完善,个人利益难以得到充分保障。党组织、工会组织及团组织等都不健全,诉求表达平台缺失。在社会环境、职业发展、子女教育、住房等切身利益问题上很难满足需求。
?具体建议:一、完善职业认定机制,助推新业态持续发展。探索在新兴职业领域增设职称系列,针对不同群体量身定制评价标准,弱化学历、资历等要求,突出人才在专业领域取得的业绩、成果和行业认可度。建立职业能力考核标准,完善培训体系,让职称评定更加科学精准。畅通职业技能提升通道,引导新业态企业重视队伍建设、培养和管理新职业发展,利用属地职业技术院校、在线学习平台等教学资源,开设专业定向委培班,创新培训方式,定制技能培训课程,为新就业群体提高综合素养、增强造血功能、拓宽成长路径、匹配更多岗位创造更多机会、注入更强动力。要加快发展在线政务,加强数字政府建设,拓宽职业发展新空间,创造经济发展新机遇,使新职业、新队伍、新产业进入良性循环发展。二、多维展示职业技能,增强社会认同感。制定评比标准,每年针对新就业群体广泛开展“十大”、“十佳”、“最美”劳动者、歌手、骑手、服务之星等评比宣传,新就业群体可以通过行业组织等进行组织申报,也可以自行申报,增强其职业荣誉感。定期组织开展行业劳动竞赛、技能比武,给获得第一名或者更多的优胜者劳动奖章或者技术能手等荣誉;开展“名师带高徒”等传帮带活动,开展日常工作微视频展示。三、健全职业保障体系,增强发展获得感。要完善多渠道灵活就业的社会保障制度,维护好新就业者合法权益。深入开展新就业“灵活就业”群体情况大调研,了解需求。尽快推广落实国家明确提出的开展新业态从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的要求,切实解决新就业群体的养老医疗及工伤保险等社会保障。积极打造新就业群体线上线下、协同互助的维权关爱平台,广泛在新就业群体中开展政策咨询、技能培训、劳动权益维护、婚恋交友等普惠服务。保障新从业者在薪酬待遇、子女入学、住房保障、生活困难等方面的基本权益,保障新就业群体在各类代表中的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