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47 关于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的建议
人口问题是家事,更是国事,事关千家万户的幸福生活,事关国家的永续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建立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近十年来,中国人口政策从独生子女时代过渡到三孩时代,但人口增幅并未大幅增长,生育意愿已经由政策约束下的低生育走向了自主选择下的内生性低生育,形成了全社会认同的主流生育文化。究其原因主要是以下几点。
一是生育成本影响生育意愿。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家庭更加关注与重视孩子成长质量。现实中,培养一个孩子,往往要支付医疗、教育、生活等各种费用,生育成本越来越高,高额的生育成本必然使得部分家庭对生育多孩望而却步。
二是生育年龄影响生育意愿。生育意愿最强的是70后,当年这一代人计划生育政策紧,基本都是一孩家庭,等政策放开后,他们由于年龄偏大等各方面原因导致不能再生育。80后普遍生育意愿不强烈,甚至有个别出现了不婚不育现象。
三是生育理念影响生育意愿。女性婚姻观、家庭观发生了变化,现代女性已经不是传统家庭主妇,更加注重生活质量,一般不再需要通过婚姻来满足经济、生存、安全等方面的需求。加之紧张激烈的职场竞争,需要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工作学习中,在此情况下考虑是否生育二孩、三孩,时间、精力限制势必会成为严重障碍。
为此,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是大势所需,建议如下:
(一)减轻养育成本。政府要通过各类政策制定与实施,落实对生育的政策支持。一是加大教育投入,完善3周岁前儿童的托育服务体系,将学前教育和高中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范畴,学校提供课后托管服务,使放学时间与父母下班时间衔接,进一步持续推进“双减”政策落地,降低教育成本;二是扩大医疗扶助,减少产检、生产费用;三是制定鼓励生育的住房政策,购房时适度降低贷款利率或多分配一个购房指标,对多孩家庭提供优先申请保障性住房、公租房的政策倾斜,让居民有充足的经济实力生得起、养得起。同时大力宣传生育创造生命的基本价值,破除年轻一代从“成本-效益”这种功利角度看待生育的思想。
(二)倡导适龄婚育。一是加大适龄妇女特别是80后90后妇女的生育动员工作,积极动员80后90后响应号召,多生为国家做贡献;二是关心未婚育龄女性婚姻。建议共青团、工会、妇联、民政等部门经常组织一些社交活动,为一些生活范围内难以找到理想意中人的独身者提供了更大的选择范围,进一步提高婚姻满意度;三是号召一些企事业单位加强联合,定期为未婚职工举办一些联谊会,为求偶者提供相识的机会和场所,帮助他们找到理想的伴侣。
(三)营造生育环境。一是强化家庭责任共担,鼓励家庭育儿的长辈支持和男性参与,倡导适龄婚育、代际和谐、性别平等、责任共担的新型家庭文化;二是建立相关政策,通过税收优惠等政策鼓励企业雇佣女职工,延长产假,保障女职工产假期间权益,增加男性陪产假时长,减轻女性育儿压力,给予职工适当的工作便利,实行弹性工作制,方便职工接送孩子上下学,三是将生育政策措施落实列入地方政府的目标考核,进一步压实地方政府责任,加大考核和督查力度,切实让生育配套支持措施落地见效,为扩大生育政策的落实营造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