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299 关于加强社区志愿服务工作的提案
开展社区志愿服务是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有效途径,是提高居民思想道德素质、增加社区居民生活幸福指数、建设美好生活的重要体现,是新形势下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力抓手。为进一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近年来,我市各县区、各有关部门积极推进社区志愿服务工作,加强社区志愿服务站建设,培育志愿服务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涌现出了一批优秀志愿服务先进典型,特别是疫情期间,我市广大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响应号召、真诚奉献,主动参与社区疫情防控志愿服务,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作出积极贡献。目前全市志愿者总人数近160万人,志愿服务组织6000余支,“有时间做志愿者、有困难找志愿者”的理念越发深入人心。
虽然我市社区志愿服务取得了一定发展,但还有很多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社区志愿服务缺乏长效机制。社区志愿服务内容、活动安排、服务效果评估等机制尚不健全,再加上缺乏有效的激励引导机制和权益保障机制,导致志愿者积极性不高、服务持续性不长。二是居民参与积极性有待提升。志愿服务的参与主体是社会大众,服务对象也是社会群体,但社区居民主动参加志愿服务的只占一小部分,大多数人虽然有意向参与志愿活动,但是实际参加人数并不多,而且参加志愿服务多为中老年人。三是志愿服务资金匮乏。缺少资金扶持是制约社区志愿服务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缺少资金,社区志愿服务组织在招聘、培训和绩效考核等方面都无法规范管理,所以很多志愿服务项目只能实现短期目标,并阶段性开展,常态开展下去就会面临资金短缺等问题。四是社会组织制度化建设尚不健全。许多社会组织没有长效的管理机制,在服务领域、志愿者招募、服务项目策划、内部管理以及组织发展等方面均存在问题。如志愿者登记注册制度不严格,导致注册的志愿者人数极大地超过实际服务人数,“僵尸”比例过大,参与度和活跃度较低;缺乏有效监管,志愿服务容易陷入短期行为和功利主义的境地。五是社区志愿服务能力不足。大多数社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内容单一,主要是文化娱乐、体育健身类活动,满足了居民的娱乐方面兴趣爱好。对社区弱势群体的志愿服务许多还停留在陪聊聊天、上门看望等形式,没有精准满足弱势人群的生活需求。此外,志愿服务专业化程度也不高,志愿服务提供者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服务水平。为推动全市社区志愿服务工作,不断提升社区治理水平,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加强组织协调。全市各县区、各有关部门要把社区志愿服务融入城乡社区治理,作为和谐社区创建的重要任务抓紧抓好,推动形成以社区为平台、以社会组织为载体、以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为支撑、以社区志愿者为补充的工作机制。各级文明办要加强对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的统筹协调、督促指导等工作;民政部门要建立完善社区志愿服务信息平台、社区志愿服务评价体系,监督指导社区志愿服务组织开展社区志愿服务活动,推动社区志愿服务向规范化、制度化发展;团委、妇联、残联、关工委等有关部门要发挥自身优势,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形成共同推进社区志愿服务的良好局面。
二是加强队伍建设。依托志愿服务工作协调机制,各行业主管部门依据工作职责,积极培育理论宣讲、文化文艺、医疗健身、应急救援、科技科普、心理疏导等各类专业志愿者队伍。各社区要通过建立社区志愿服务站,以社区党支部、网格员、辖区单位为基础,努力形成“专业社工+辖区单位+志愿者”组成的志愿服务队伍;要建立完善经常性招募与应急性招募相结合、社会化招募与组织化招募并举的招募机制,鼓励和动员社区居民根据自身职业特点和个人专长,自觉自愿参与组织化、规范化、常态化社区志愿服务;要进一步加大对社区志愿者的专业培训,包括举办培训班、介绍经验、分析案例、观摩考察、实地演练等方式,着力提高社区志愿者服务水平。
三是完善制度保障。要建立完善以政府财政投入为主、社会捐赠为辅的资金筹措机制;要充分发挥政府投入的引导作用,通过政府购买社区志愿服务等形式为开展社区志愿服务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鼓励企事业单位、各类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对社区志愿服务活动进行资助;鼓励社区志愿服务组织依法通过义演、义诊和义卖等活动募集义款义物,形成多渠道、社会化的筹资机制。完善以志愿服务时间和服务质量为重要指标的志愿服务评价制度,促进志愿服务规范有序发展。各有关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要建立以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的志愿服务表彰奖励机制,对优秀志愿服务团队、志愿者进行表彰。支持志愿服务行业组织、慈善行业组织等为志愿者购买人身保险,建立志愿服务“时间银行”储蓄回馈制度,形成志愿服务互助循环发展机制。规范社区志愿服务记录制度,民政部门要进一步规范具备资质的单位、组织和社区的志愿服务记录行为,建立并完善专人负责、流程规范、监管严格、责任追究的志愿服务记录工作机制。
四是营造良好社会氛围。要充分利用好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整合社区文化站、妇儿活动阵地、校外辅导站等现有基层公共服务资源,通过进户走访、问卷调查、设立心愿墙和意见箱等形式,及时收集辖区居民的服务需求,根据需求设置志愿服务项目,开展内容通俗易懂、群众喜闻乐见的各类主题、各种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满足群众多样化的需求,以实实在在的服务提高社区居民的幸福指数。通过开发微信小程序、建立公益信息发布网络平台等,提供多渠道的群众参与方式;要坚持网上网下、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相结合,广泛宣传社区志愿服务先进典型,宣传志愿服务精神,激发更多群众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推动社区志愿服务事业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