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当前位置:首页 > 家庭风采> > 家风故事

弘扬好家风 传承好家训
——三口中心小学教师王惠惠家风家训故事

市妇联 发布日期:2020-07-08 10:49:02 浏览次数:

家训不是警句,而是嘱托,一代代流传下来,烙在心里就是信念,靠着这信念就能做有意义的事。

                                                                            ——题记

我是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爱人是一名普通的乡镇公务员,公公婆婆是土生土长的农民,长子今年8岁,刚上小学二年级,次子不到3周岁,还没有入幼儿园。我的家庭是一个平凡的六口之家,记忆中祖上没有什么名人,也没有成文的家风家教世代流传,但家中每一个人为人处世的方式和一些朴素的言语、简单平凡却不乏大道理,在无形中言传身教、耳濡目染。

婆婆

记得有一次在家中收拾衣服,看到有些破旧的衣服就收拾到一边,准备扔掉。婆婆看到放在一旁的旧衣物就问道:“这些是准备做什么用的?”“已经都旧了,收起来准备一起扔掉。”我答道。她二话不说,弯下腰来,一件一件拿在手中摩挲,随后说道:“这衣服虽不能穿,还能做其他用途呢,先别扔,放我那里。”之后,婆婆做起了手工活,将衣物裁剪成擦地的抹布,别说,用起来还挺顺手。慢慢,我才明白,婆婆的勤俭节约,不仅仅是节省钱,更重要的意义是对于资源的珍惜、对自己与他人劳动成果的尊重。

公公

老家的房子是带院子的平房,东边有一个很大的巷子,和邻居家共有,每天都有不少村民在巷子里乘凉拉家常。公公每天早上都会打扫卫生,用扫帚清扫灰尘,不只是清扫自家屋内和院子,连整条巷子他都会一并扫一扫。在不理解公公做法的时候,我曾经问过他,问他为什么每天都要扫巷子,巷子又不是我们一家的,别人家怎么就不扫一扫呢。他的回答是,做任何事,都不要管别人怎么想怎么做,做好自己就行了。巷子虽然是公共区域,但也是通往家的必经之路,看到巷子干净了,心情也跟着清爽了。在他的话语中,我懂得了公公不只是爱自己的“小家”,也爱公共区域里的“大家”。有的时候周末回家,我也会拿上扫帚扫一扫巷子,在扫除巷子灰尘的同时,也扫除心灵上的灰尘。

爱人

爱人在乡镇工作十几个年头了,平时很忙,经常每周末回家一次。但他对儿子的要求从未停止过。在儿子成长的这些年中,他的要求也很简单,只有两句话:多读书,做好人。他经常鼓励儿子看各种各样的书籍,教育他多读书,读好书,。小儿子还不识字,为此他专门购买了当下非常火的“敏而好学国学机”,每天饭后睡前都要听一听,既有古诗词,又有典籍故事,精神食粮,应有尽有,从潜移默化中让孩子感受到书籍的力量。他对自己要求也很严格,每月至少读一本书,范围广泛,散文、人物自传、小说、国家领导人的讲话、中央关于基层的惠民文件等等,他会一边读一边作记录,慢慢地,读书学习成了一种习惯,成为他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他的影响下,儿子也开始喜欢上读书,在日积月累的过程中,儿子的学习成绩也越来越好。

习总书记在回母校看望师生时曾说道:“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好老师是民族的希望。”如今,现在的我是一名人民教师,一个带着60名孩子的“大家长”。在当今呼唤廉洁教育的形势下,我作为一名传道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作为廉洁家教家风的传承者,我愿以此话为契机,始终秉承好的家风融入好的教学理念,教育学生要淡泊名利,不求奢华,明白什么是必需的,什么是想要的;提醒我的学生,要将今天所学的知识作为今后生存的必需品,既要学有所需,学有所用,还要学有所成,要知足常乐。我愿在每一步教书育人的台阶上坚守从家庭带入社会的高尚情操,在每一次传承文化的舞台中发扬全民倡导的高风亮节,在我的教师岗位上和我的学生一起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影响,言传身教培育和践行谦虚好学、廉洁自律和知足常乐的学习成长环境。

家是一个缩小的国,国是一个放大的家。走在时代的新征程,走在助力中国梦的阳光路上,让我们携起手来,一起去做“好家风、好家教”的创建者、实践者、推行者,愿“家家之风、家家之教”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