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园地> > 巾帼风采

闫冬梅:“黄码”医院的“定心丸”

市妇联 发布日期:2022-05-31 15:40:57 浏览次数:

不畏风险,逆行而上,这是疫情发生以来,医护人员最真实的写照。核酸检测点、预检分诊处、发热门诊、隔离病区……他们白衣执甲,日夜奋战在抗疫一线,和时间赛跑,和病毒斗争,守护着这座城市。市妇幼保健院党委委员、副院长闫冬梅就是其中的一员,她受命组建孕产妇“黄码”医院,守护母婴安全。

迎风逆行临危受命

今年3月,连云港市发生本土疫情,连云港市妇幼保健院被定为孕产妇“黄码”人员指定医院,负责全市“黄码”孕产妇和新生儿的救治,但是,谁来挂帅?闫冬梅接到即时上任的命令时,毫不迟疑:“服从组织安排,保证完成任务!”

服务“黄码”医院期间,闫冬梅的手机24小时在线解决问题。她亲自做好相关人员防护服穿脱培训和考核,把最信任的护士长派往隔离酒店做好后勤保障,总结整理出连云港市第一本《“黄码”医院应知应会手册》。气温骤降,她紧急调配御寒物资给防疫一线人员;双职工家庭工作人员打来求助电话,她说“我来解决”;疫情进入常态化阶段,她默默地整理出9大本台账。同事们称赞她是“黄码”医院的“定心丸”。

夫妻同心共战疫情

闫冬梅的丈夫也是一位医务人员。3月5日早,值守工作岗位的丈夫电话叫起沉睡的妻子,“快去单位,连云港有疫情了。”闫冬梅来不及细问就赶往单位,开始了为期28天的抗疫历程。她与丈夫有时只能在晚上临睡前给对方打个电话或发个微信互报平安,他们是并肩战斗的同袍,也是恩爱相守的夫妻,一直牵挂着彼此。

3月17日,来自管控小区的王女士突然出现宫缩现象,由120救护车闭环送至“黄码”医院就诊。接到通知,闫冬梅要求立刻开辟“绿色通道”,产科、新生儿科紧急待命。因产妇出现先兆流产迹象,立即实行了剖宫产手术。宝宝出现新生儿肺炎等症状,被转至保温箱内。闫冬梅指派新生儿科救治团队迅速采取有力措施,审慎制定治疗方案,24小时不间断地悉心照护。同时,她还不时地开导孩子父母,为他们提供心灵的慰藉……

截至4月1日“黄码”医院“摘牌”,共收治待产孕妇78人,78名新生儿出生于“黄码”医院,均已健康出院。在闫冬梅的带领下,市妇幼保健院“黄码”医院在疫情防控工作中交出了一份合格的“抗疫答卷”。

“妈妈,不要老是为了工作而熬夜,加油,我支持你!”懂事的孩子让闫冬梅得到了很大慰藉。“亲人们的支持就是我们继续奋战的动力。”闫冬梅发自内心地说。

靠前指挥复工首发

疫情形势好转后,为了进一步响应医院复工复产的号召,闫冬梅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现场办公,及时解决一线工作中遇到的相关问题。

为更好地开展工作,闫冬梅每天走遍了医院的每个点位,实地查看医院预检分诊处、发热门诊、院内外核酸采集点等重点防控区域,详细了解采样流程、人员物资配备、现场院感防控等情况,严格把关每一项复工复产工作。春寒料峭,她站在寒雨中调集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引导、疏散人群尽快完成核酸检测,协调新海高级中学、海州高级中学约2万人次的核酸采样有序进行,确保两个学校如期开学……

身为医者,闫冬梅亲力亲为,任劳任怨。作为党员,她捍卫初心,牢记守护人民群众健康的使命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