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园地> > 巾帼风采

江苏妇女·百年百人|董力生:抬担架、推小车的女英雄

市妇联 发布日期:2022-05-13 17:29:10 浏览次数:

董力生,1923年生于连云港市赣榆县城头区的董青墩村,是全国闻名的支前模范、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也是华东地区第一位女拖拉机手。

董力生.jpg

参观过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的同志,都会看到馆里陈列着一辆我们苏北地区特有的独轮小车和一副担架,那都是董力生的。她推过的小车和抬过的担架怎么会到了北京呢?说起来这里面还有一段可歌可泣的故事呢!

董力生小的时候家里很穷,一直没有名字,也没裹脚,所以当时村里人开玩笑喊她“董大脚”。19岁那年,由于日军封锁造成抗日根据地的经济严重困难,党中央号召根据地军民开展大生产运动,支援抗日战争。董力生挺身而出响应党的号召,积极参加村里的妇救会,和男青年一样下地劳动。那时,只有男人种地,哪有女人下田干活的?因此,一些思想守旧的人笑话她是“假大妮”。可董力生只有一个念头:只要是党的号召,我就积极响应。于是,男的参加变工组,她也参加;男的推车挑担,耕种刨锄,她也一样不落后,甚至超过了那些五大三粗的男子汉。县妇救会主任王新宇见她思想好,劳动积极,是妇女的好榜样,就给她起了个响亮的名字——董力生,叫她自力更生,好好劳动。她从此才有了自己的名字。根据地开展评模运动时,她被评为滨海区劳动模范。妇女当劳模,在那时可是件破天荒的事!

1943年冬天,董力生光荣地出席了滨海劳模大会,受到肖华、谢辉、陈士榘等首长的亲切接见,会上还奖励她一头毛驴。大会号召根据地军民开荒种地,扩大生产。董力生回家后,立即组织群众向荒地进军,开垦乱葬岗,种上荞麦。她起早贪黑,整地施肥,精心管理,一季就收获荞麦2000多斤。农闲时,她组织乡亲们到海边运盐,解决根据地军民缺盐的困难,每次她都挑盐100多斤,劳动量超过一般男子汉,受到人们的啧啧称赞。1944年5月,县委和县政府召开会议庆祝国际劳动节,董力生在会上摆擂台,要和全县劳动能手比武,各地生产能手则纷纷登台应战,从而掀起了全县根据地生产竞赛热潮,董力生成为滨海区的一面红旗。

1947年春天,蒋介石向山东解放区发动重点进攻,中国人民解放军奋勇反击,赣榆县人民组织担架队支援前线。董力生在村里第一个报了名,区长见她是个女的,不予批准。董力生想,“有蒋介石的捣乱,就没有老百姓的好日子过。解放军在前线流血牺牲,我们就是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我非去支前不可。”主意拿定,便悄悄地跟上担架队出发了。领导动员她回去,她不听;赶她走,她不走,只好把她留下来。赣榆9000多名担架队员就她一个女队员,有的人笑话她说:“大闺女抬担架可真稀罕,这又不是扭秧歌,耽误了任务可怎么办?”董力生当时就暗暗下决心,一定要像男同志那样,保证完成任务。担架队出发刚走十几里路,就遇上敌机盘旋轰炸,弹片搅着尘土满天飞,没见过这阵势的队员慌了。董力生见状,便高声喊道:“大家都快趴下,要沉着,不要暴露目标。”队伍躲过了敌机的轰炸扫射,到了目的地进行整编,做抢救伤员的准备工作。大家见董力生勇敢沉着,不辞辛苦,便选她当了班长。她代表全班同志向全团提出挑战:一、保证没有开小差的;二、坚决完成任务;三、照顾伤员要周到;四、和当地群众搞好关系。董力生不仅勇敢,而且善于动脑筋。担架是白色的,白天容易被敌机发现目标,她便利用晚上宿营时,用草木灰把担架染成灰色,这办法在全团得到推广。

著名的孟良崮战役打响后,董力生带着她的担架班上了前线。沂蒙山峰又高又陡,沂河水深浪急,正好又是连阴天,山路崎岖泥泞,行走十分困难。战场上枪炮声震耳欲聋,弹片四处乱飞,山头硝烟弥漫。这一切董力生全然不顾,一心想着赶紧把伤员抬下阵地,减少不必要的牺牲。他们把担架藏在麦地里,跑步到阵地上把伤员背上担架,再往后方医院送。天下着蒙蒙细雨,董力生他们把蓑衣和斗篷都盖到伤员身上。山高路滑,她的鞋跑掉了,就冒雨赤脚艰难地走着。有一次,她抬着一个右腿被打断,昏迷不醒的解放军连长拼命地赶路。有时遇到下陡坡,担架倾斜得快要竖起来,走在后面的董力生为了使伤员少受痛苦,能平稳地躺着,就咬着牙,跪着向前挪动。伤员醒来后,见她是个女的,吃这么大的苦抬他,眼泪夺眶而出,非要从担架上下来爬着走。董力生对他说:“你身负重伤,怎么能爬得动呢?即使你能爬,我也决不让你爬着走!你们在前线找仗流血,我们吃点苦值得。”有一回,夜里抬着伤员爬山,董力生扭伤了脚脖子,肿得像个小水罐,加上满脚下的水泡,走起路来火辣辣的疼,她硬是咬紧牙关,一声不吭。孟良崮战役前后,董力生就在崎岖泥泞的沂蒙山奋战了18个昼夜,支前结束,董力生被华东支前司令部评为特等功。

1948年冬,董力生又赶着小毛驴,推着独轮车,加入了支援淮海战役的民工队伍。11月的长夜,朔风卷着漫天大雪,狠命地抽打着他们的脸,雪已经没过膝盖,天又黑得不辨路径,为了及时将弹药送到前线,董力生带着她的小车队,顶风冒雪,长途跋涉。有时赶着毛驴过河,河上的桥早就被敌机轰炸,炸弹在身边爆炸,气浪把她掀翻在地,爬起来拍拍尘土再赶路。

陈毅同志曾说过,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用小车推出来的。董力生是支前人民的代表,于是她支前用的推车就被陈列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院,以教育千千万万的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