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国复兴有我|孙晓斌:国门战线的巾帼标兵
孙晓斌,中共党员,现任连云港海关驻港区办事处主任、二级高级主办。她工作35年如一日坚守口岸一线,用忠诚践行着党旗下的誓言。2020年,她被南京海关授予“优秀党务工作者”荣誉称号,南京海关嘉奖三次。在她带领下,驻港区办事处先后荣获“全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开发建设徐圩有功单位,江苏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
以身作则的“实干者”,勇于担当的“战”疫先锋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然暴发,驻港区办事处作为连云港口岸卫生检疫的第一道防线,成为连云港市抗击新冠疫情“外防输入”最重要的前沿阵地。作为办事处的负责人,孙晓斌同志主动扛起了口岸疫情防控主体责任,在连云港海关党委的坚强带领下,她勇挑重担、指挥协调、精准施策,全面贯彻落实上级的决策部署,严格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总体防控策略。800多天的坚守,她始终牢记共产党员的初心,用责任和担当践行着使命。
2021年6月,连云港海关组建卫生检疫工作专班,作为卫生检疫专班牵头管理者,她严格落实“14+7+7”封闭管理模式,多次牵头组织业务研讨,细化专班管理,制定专班运行、保障机制。自专班制度实施以来,妥善排查处置了一系列高风险船舶,不折不扣地实现了“打胜仗、零感染”的阶段性目标,守住了连云港口岸海上防线。同时,她全力做好内部疫情防控工作,严格落实“日报告”、外出报备等制度,制定办事处疫情防控安全防护工作方案,组织开展常态化自查,强化制度刚性约束,从严从紧抓好内部疫情防控。
2022年3月初,连云港市突发本土疫情,她连续20多天住在单位,坚守岗位、靠前指挥,勇于担当,与同志们战斗在一起。每天在码头一线,主动联系对接关指挥部、市疫情联防联控口岸组、港口等单位,做好内外协调,为港口外防输入和稳外贸提质增效做贡献。休息的时候就在临时宿舍学习研究,不断调整修订的防控技术方案、卫生检疫操作指南及上级的各项文件、要求等,带头全面落实上级系列部署,组织召开视频会议,积极与专班人员沟通联系,鼓舞士气、激励斗志,为党员干部带好头、作表率,在疫情内外双重压力情况下,有效保障了专班安全健康顺利地运行,守住了连云港口岸的海上安全防线。
改革创新的“先导者”,服务口岸发展的“巾帼标兵”
驻港区办事处是海关工作的最前沿,也是改革创新的第一线,中欧班列、自贸试验区都在这里汇集,怎样将这些国家的战略发展融合,实现政策叠加的优势,是摆在孙晓斌面前的大课题。她积极引导办事处的年轻人开拓思维、敢于将想法付诸于实践,在她的带领下,驻港区办事处的创新工作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
在她的带领下,驻港区办事处的研究团队先后获得重量鉴定领域国家专利9项,软件著作权3项,筹建了大宗散货云检验监管平台,连云港口岸95%以上的进口箱装大宗散货及粮食实现了“船到即卸”、 “边卸边检”的“无感化”监管。疫情暴发以来,她带领团队探索出“非接触式水尺计重”工作模式在全国多个海港口岸得到推广应用,完成连云港口岸大宗散货检验鉴定1.44亿吨。开发运用“国际航行船舶船员换班审批系统”,高效保障船员换班工作。率先在南京关区探索推进进出境船舶远程检查系统,通过构建“船端系统+岸端系统+‘慧眼’终端”的三位一体实时视频通讯检查模式,实现便捷化、免登轮、无接触式检查,为智慧海关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她着力提高自贸区建设质量,为港口发展建设贡献海关力量。办事处的创新“保税+出口”货物集装箱混拼模式,获得海关总署备案推广,成为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连云港片区首个获得总署备案推广的创新案例。通过“互联网+”登记式备案核销监管模式,探索实施甩挂运输一体化监管,打通中韩陆海联运甩挂运输进出双向通道。通过这些自贸试验区创新实践项目,助力连云港口岸外向型经济发展。
良好家风的“传承者”,温暖前行的“引路人”
孙晓斌大学毕业从重庆来到连云港,一晃35年过去了,时至今日,她还清晰地记得临行前父亲的嘱托,“要坚决服从组织安排,听从组织召唤,到基层去。”就是这句话,让她一直牢记于心,她也是这样做的。经历了三检合一、关检合并,单位的更迭变迁,不变的是她对工作的执着和用心,她用自己的执念,一步一个脚印不断成长进步。
在做好工作的同时,她用心用情关心着身边的同志们,对年轻同志言传身教,对老同志嘘寒问暖。开展谈心走访,及时掌握同志们的思想、工作及家庭生活困难,帮助解决协调各种问题。为了疏导专班工作给同志们带来的身心压力,她邀请心理学专家组织开展“把握心的罗盘,寻找爱的心锚”抗疫专题心理辅导,不定期安排心理专家对专班人员进行“一对一”心理疏导;组织策划专班“健康快乐七天乐”、“小方格”运动会、内务比赛、读书学习会、 “我的专班100天”、分享“我的战疫故事”微党课等活动,让专班充满温情,让抗疫的感人瞬间永远铭记,一批批年轻同志在抗击疫情的战斗中快速成长起来。同时,她带领办事处同志开展“爱心捐款资助大学生”公益活动,这一活动已持续6年,先后资助3名大学生。被资助者中,有的现已走上工作岗位,也开始了自己的公益之路。她时刻以“我先上”的自觉带动更多人“跟我上”,成为一线关员温暖前行的引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