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国复兴有我|“最美港城人”——优秀巾帼人物 潘亚丽:故纸堆里的档案工匠
潘亚丽同志现任连云港海事局三级高级主办、副研究馆员,人们总是亲切地称呼她为“潘姐”。她常年扎根在故纸堆似的案卷之中,持续在档案管理领域深耕细作,在她的辛勤努力下,连云港海事局档案工作先后获评江苏省档案管理标准五星级、江苏省5A级数字档案室,2021年6月获评全国“全国示范数字档案室”成为全国交通运输系统以及连云港市首家也是目前唯一一家“全国示范数字档案室”,潘亚丽同志也先后荣获全国交通运输系统先进工作者、交通运输部系统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交通运输文化建设核心价值观先进践行者、全国交通行业巾帼建功标兵、江苏省数字档案室建设突出贡献奖、连云港市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先进事迹被新华网、江苏电视台、江苏广播电台、中国交通报、中国水运报等多家中央和省级媒体宣传报道。
认真钻研、埋头苦干,践行新时代工匠精神
为弥补“底子薄”的不足,她总是利用一切机会刻苦学习并钻研业务,每次外出培训总是提前找最好的位置专心听讲,一到课间休息就带着一大堆问题去向老师求教。当有的同志暗示不要问那么多问题以免让别人笑话时,她说:“不懂就是不懂,只要能学到知识,别人笑就笑吧。”她像海绵一样充分汲取知识,理论功底和业务水平突飞猛进,先后在《中国档案》等期刊发表业务论文26篇,逐步从档案员、助理馆员、馆员晋升到了副研究馆员,实现了自己成为一名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的梦想。作为直属海事系统和连云港市潘姐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带头人,她不仅注重本单位档案业务人员的技能培训,还多次应邀到交通运输部系统及地方机关企事业单位交流档案工作,先后授课37场、培训学员约2600人次,还热情接待了290批次、3300多人次来自全国各地的领导和同行前来考察学习。
她主导完成了交通运输部海事局下达的多项工作任务,承担《海事业务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和《海事科学技术档案分类编号办法实施细则》修订工作,并主笔编写了《直属海事系统档案管理实务》一书。在此过程中,她深入研究档案管理方面80多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以及国家和交通运输部有关档案管理规章制度,并结合自身档案管理经验进行系统化、文字化、条目化、界面化梳理。长时间的伏案工作使得她腰椎病、颈椎病复发,为了缓解疼痛,她先采取了理疗方式,理疗无效后又服用松弛骨骼和肌肉的药物,肢体麻木的厉害,她就用擀面杖擀来减轻症状,只为不耽误工作任务。就这样加班加点9个多月后,她完成了10万字的《直属海事系统档案管理实务》一书编写工作。该书受到行业内外档案管理部门和人员的广泛好评,国家档案局权威专家给出了“这是我见过编得最好的一本实务书”的评价。
不惧困难、深耕细作,打造全国档案室品牌
2005年,她主导创建江苏省档案管理标准特二级时,曾因疲劳过度导致脑血管大面积收缩而住院,但因放心不下创建进度,她在病床上仍带着笔记本电脑通宵达旦地工作,还不顾医生的再三劝阻,带着大量止痛药,提前出院参加通过验收所必须的培训。功夫不负有心人,连云港海事局的档案管理工作顺利通过了江苏省特二级档案标准的验收,随后又于2009年获评江苏档案管理五星级。当她发现江苏省档案局新出台了《江苏省数字档案室等级评估办法》后,她又迅速提出创建申请,并于2016年建成连云港市首家江苏省5A级数字档案室。
推进档案室更高、更快、更好地发展一直是她孜孜以求的目标,当她在互联网上检索到国家档案局公布了第一批数字档案室建设试点单位名单时,她第一时间致电国家档案局,咨询试点政策和创建标准问题。接电话的同志告诉她数字档案室建设评价相关办法还在征求意见过程中,她又迫不及待地请求对方将征求意见稿发她学习。因申请参加数字档案室建设评价需纳入数字档案室试点单位名单,她多次致电省档案局和国家档案局,并给省档案局领导和国家档案局领导写信,真诚介绍自己档案管理工作成绩,并表达了自己作为一名基层劳动模范和巾帼建功标兵对档案事业的热爱,以争取全国数字档案室建设试点机会。
随后,在交通运输部和交通运输部海事局的大力支持下,连云港海事局被成功列入国家档案局2021年数字档案室建设试点单位。国家档案局批准的试点期为两年,而她带领“潘姐劳模创新工作室”团队成员仅用半年便完成了试点工作,实现了综合办公、档案管理、业务办理等信息系统的有机整合,打破了业务壁垒、信息孤岛和数据源头多样等问题,有序对接了档案管理系统与海事业务系统,实现了业务档案的在线归档。她牵头开发的数字档案管理系统被纳入交通运输部海事局统建OA系统,实现了在整个直属海事系统的推广,仅海船船员适任证书签发业务员数据自动归档一项,就能每年节省近9万件档案的数据导出、打印装订、系统录入、文件上传等繁琐且易出错的工作量。
坚守初心,追求卓越,提升档案利用服务水平
在以水上交通安全监管为核心业务的海事系统,档案工作既边缘化,又枯燥乏味。但在她看来,做好档案工作是对历史负责、为现实服务、替未来着想的大事。为了收集档案、丰富库藏,她花尽心思去收集,从不放过一丝一毫的线索,对有价值的档案资料,她一追到底、盯紧不放。因此,收集到许多珍贵档案,最早的甚至追溯到数十年前。她总结出“四看四追”的工作方法,即:看文件材料手续是否齐全、看往来文件是否完整、看字迹纸张是否符合归档要求、看文件是否是原件;手续不全追其补齐、往来文件不完整追其补回、字迹纸张不合要求追其完善、不是原件追其原件。在她的持续努力下,室藏各类档案达6万余卷件、21万多条,电子档案和数字化档案数据量达1600GB。
档案工作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利用。她还仔细琢磨档案利用痛点问题,将库藏所有档案细化录入,如每年荣誉通报中的所有依据性文件都找齐,有批复的必须有请示,有请示查批复情况,有批复的与请示一并归档,没有批复的注明其原因及结果,对于公文、声像、图片等档案的题名对内容表述不全的,还将全部条目和人物姓名细化录入,实现了档案的全文识别、模糊检索、精准查找、便捷利用,使得很多难以查找的“死档”变成“活档”。
在日常工作中,她始终坚持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提供利用服务,当对方不知道档案室是否有所需要资料时,或不清楚所查档案的题名、年度、文号等相关信息时,她便主动对各类文件目录进行检索汇集以方便筛并精准利用,直到对方满意而归。她还在局域网建立了档案网,编制了多种专题数据库、百余种编研成果电子版提供利用,近两年档案利用达2236人次、4768件次,为超大型船舶进港、海上搜救、司法机关调查取证等工作提供职了大量的档案资料,在依法履职、支持港口经济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