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园地> > 家庭与儿童

以家庭“微治理”撬动基层“大和谐”,绘就港城家家幸福安康新图景

市妇联 发布日期:2025-06-12 17:21:58 浏览次数:

家庭是基层治理的“最小单元”,更是社会和谐的“稳定基石”。近年来,连云港市妇联切实发挥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在基层治理中的重要作用,生动讲好优良家风故事,大力营造家庭文明新风尚。通过因地制宜开展家规家训亮家风、家书家信传家风、科学家教育新风、移风易俗树家风、家庭助廉正家风、千馆万员讲家风等活动,将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深度融入基层治理体系,创新构建 “部门联动+层级协同+多方参与+ 活动浸润”四维家庭工作培育体系。

在“涵养好家风 共筑家国梦”2025家风家教宣传月期间,通过“联部门、聚资源、强服务、树新风”组合拳开展集中宣传,推动家庭“细胞”活力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激发家庭主体活力,线上线下实现“小家安”与“大城治”同频共振的宣传声势,营造全社会注重家庭家教家风的浓厚氛围,构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的家庭治理新格局。8.jpg

多维联动聚合力:从“各自为战”到“全域协同”

市妇联打破部门壁垒、激活层级动能、汇聚社会力量,构建“纵向贯通、横向联动、社会参与”的基层治理协同机制,让家庭工作从“妇联独唱”变为“社会合唱”。

部门联动,构建治理共同体。市妇联联合市教育局、市社科联、市关工委等单位开展家庭教育“最美家教·万里行”大型公益巡讲活动启动仪式,公布首批“家庭教育千人指导团队”成员名单,这只涵盖教师、社区骨干、优秀家长等多元力量的队伍,正成为活跃在港城大地家庭教育服务指导的“先锋队”,也掀起了2025家风家教宣传月系列活动的序章。

9.jpg

层级贯通,激活神经末梢。积极完善市、县、乡、村四级妇联网络,统筹资源搭建平台。市级层面联合市纪委监委、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市委党史工办、市关工委等单位,在市革命纪念馆举办“涵养好家风 共筑家国梦”家风家教宣传月活动启动仪式暨优秀家风故事分享会,邀请市直相关部门、家教示范点、社会组织、典型家庭代表等多种结构代表参与其中。县级层面打造“一县一品”特色项目,如海州区“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注重家风家教建设”主题宣讲,连云区“山海慧心”家庭教育大讲堂,赣榆区“与爱相约,家校同行”家风家训宣讲会,灌云县“倡婚育新风”主题活动,东海县“晶都家风讲堂”,灌南县“灌河人家”家规家风教育等,将“家”的温暖融入特色活动内涵,让“一县一品”成为情感与文化的载体,推动家风建设持续健康发展。镇村两级层面依托妇女儿童之家开展入户宣传,通过“议事会”收集家庭需求,形成“顶层设计—中层执行—基层落地”的闭环。

10.jpg

社会参与,凝聚多元力量。市税务系统开展“‘青’廉护税”家庭助廉活动,以参观清官文化馆、敲响廉洁警钟,探寻廉吏题刻、开展知识竞答,拓印圣贤箴言、诵读廉政经典等形式,强化以廉洁从税强基促文化赋能增效;连云港海关依托“清廉海关文化中心”,开辟“案件庭审警示教育 VR 专区”,创新场景化培训模式,增强警示教育效果,让崇廉尚洁成为家庭共识。“连爱妈妈”志愿服务队深入200个帮促村,开展送家教下乡、送关爱入户活动;以市家教研究会为代表的10家市级家教示范点推出“点单式”服务,累计开展家教指导、心理关爱、亲子活动等150余场,足迹遍及灌云伊山、灌南北陈集、赣榆抗日山等偏远地区。

11.jpg

精准服务解难题:从“点上突破”到“面上覆盖”

聚焦家庭痛点,市妇联以“三大行动”为抓手,让关爱服务更有温度。困境儿童关爱行动,用爱点亮成长之路。市妇联实施“连慈妇爱·牵手困境儿童”“海生草·关爱困境留守儿童”“我助妇儿康 莫愁心理关爱”等工程,为500名困境儿童建立“成长档案”,联合“爱心妈妈”帮扶队送上“暖心包”(含学习用品、心理疏导服务等),同时以家风故事宣讲传递正能量价值;举办12场“困境儿童家庭家教讲座”,邀请专家解读“特殊儿童教育策略”,惠及家长2000余人次。家庭廉洁共建行动,筑牢拒腐防变防线。市妇联联合市纪委监委、市委组织部举办“清风传家”廉洁家风课堂,组织全市关键岗位、新提拔、年轻干部以及金融、国企等重点领域干部及其家属共同接受家风教育的洗礼,通过聆听历代先贤家风故事、观看警示教育片、手写家训等环节,将廉洁基因融入家庭文化肌理。此外,赣榆区妇联举办的“山海廉韵·清风传家”家风课堂活动,开发区妇联开展的“修好家风‘课’ 筑好廉洁‘墙’”廉洁家风系列活动,灌南县妇联举行的“清风拂灌南”演讲比赛以及市妇联开展的“五个一”活动(一场家风讲座、一次基地教育、一份家庭倡议书、一本最美家书文集、一组家风微视频)等系列活动,300 余户家庭参与“最美家书”和“老照片里的家风故事”征集。家庭矛盾化解行动,守护和谐幸福港湾。市妇联依托“妇女之家”“婚姻家庭调解室”,建立“网格排查—分级处置—跟踪回访”机制,宣传月期间调解纠纷300余起,调解成功率达92%;连云区妇联聚焦《朱子家训》《颜氏家训》等经典研读,结合现代家庭调解案例,赋予“孝老敬亲”“勤俭持家”等传统美德时代新解,助力守护家庭和谐;灌南县妇联创新“法治+家风”模式,通过《家庭教育促进法》案例解读,让“家事”升华为“国事”的法治思维深入人心;各级妇联联合家教示范点、学校、社区开设家风家教大讲堂,邀请心理咨询师、家教指导师、婚姻专家线上线下授课,累计惠及人数突破10万。

12.jpg

“五微”载体强治理:从“被动应对”到“主动参与”

市妇联创新“五微”工作法,将基层治理触角延伸至家庭最小单元,激活基层自治活力。一是微信箱听民意。在150个社区设置“家风家教微信箱”,收集意见建议500余条,其中“增设亲子活动场地”等12条建议被纳入政府民生实事、年度重点工作等。二是微圆桌解民忧。开展“家风议事会”80场,邀请律师、家教指导师现场答疑,成功化解“隔代教育冲突”“亲子沟通障碍”等典型问题60余例。三是微课堂育民风。依托家教示范点,组织最美家庭代表、道德模范开展“百场家风巡讲”,以“身边人讲身边事”形式,吸引5000余户家庭参与。四是微清单明责任。制定《家校社共育责任清单》,明确家庭“品德培育”、学校“知识传授”、社区“实践引导”职责,“三全”示范社区家校社联动频次显著提升。五是微服务暖民心。组建“巾帼家教志愿服务队”,为2000户困难家庭提供“一对一”上门服务,涵盖课业辅导、亲子陪伴、家务协助等丰富内容。

13.jpg

文化浸润树新风:从“典型示范”到“万家传承”

市妇联深耕地域文化特色,打造“连里·幸福家”品牌矩阵,让优良家风可触可感、红韵传承入脑入心。典型家庭代表引领风尚。“爱岗敬业”的邮递员马善民三十年来坚守岗位,带领妻女参加各类志愿服务,用实际行动诠释责任与担当;“身残志坚”的罗仁娟,凭借顽强毅力和自强不息的坚韧奋斗精神,通过言传身教为孩子们树立了坚强乐观、奉献互助的优良家风;“清风传家”的李秉键家庭,始终秉持“守正承家”的信念,践行廉洁自律的价值观;红色传承的新时代“小推车”志愿者亲子家庭,通过讲述革命历史,让红色基因在家庭中代代相传。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事影响身边人,典型家庭辐射带动、见贤思齐向典型学习在港城大地蔚然成风。主题特色活动凝聚共识。市妇联联合家教示范点、新形态社区家长学校等在宣传月期间开展“百年家谱展”“家风书法展”“亲子国学诵读会”“非遗手工体验”“红色家书诵读”“家庭趣味运动会”等80余场特色活动。举办“破解语言暴力,科学应对手机”“如何构建和谐家庭关系”“科学育儿理念”“做智慧父母 培育优秀孩子”等20余家风家教讲座,吸引10万余家庭线上线下同步参与,将传统文化、家国情怀融入亲子互动与家风讲座中,让传统节日成为家风培育的生动课堂。家教阵地建设夯实根基。市妇联打造“沉浸式”家国情怀培育阵地,组织红色讲解员走进锦屏中心小学开展“爱国爱家爱未来”的红色教育活动,以“学红色故事 扬红色精神”为主题,沉浸式教育孩子们铭记历史,传承红色精神。此外,还升级50家家教示范点、200所社区家长学校。海州区妇联则组织机关干部走进市革命纪念馆,通过重温入党诗词、参观“五四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展区,实现红色历史教育与家风传承的深度融合。家儿中心、妇女发展中心则引入线上平台,实现课程预约、活动报名、问题咨询“一键式”服务。

14.jpg

一家和,百业兴;万家风正,一城风清。从协同治理到精准服务,从载体创新到文化浸润,连云港市妇联正以“连里·幸福家”“连里·美育家和”等品牌为笔,串连起家庭工作“珍珠链”。下一步,市妇联将持续推动“活动效应”向“长效机制”转化,让每个家庭成为文明火种的传播者、基层治理的参与者,为港城发展注入澎湃“家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