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三要” 践行“三心” 奋力书写夺取“双胜利”巾帼新篇章
今年以来,连云港市妇联深入贯彻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工作要求,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聚焦“急难愁盼”问题,服务妇儿现实需求,细化助力稳经济、稳就业、保民生的务实举措,系统谋划实施推进,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贯彻“三要”,践行“三心”,全力以赴夺取“双胜利”,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一、同心抗疫,守护美好家园
(一)“五个一行动”吹响港城抗疫“集结号”
充分发扬“党有号召、妇联即行动”优良传统,团结、带领广大妇女及其家庭成员坚决服从党委、政府统一领导,筑牢疫情群防群控、群策群治的坚实防线,为坚决遏制疫情传播扩散贡献巾帼力量。一是坚决扛起一份责任担当。第一时间发出“巾帼战疫 守护港城”倡议书和招募令,要求全市各级妇联组织切实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最重要最紧迫的政治任务,最大限度地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支持。成立工作专班,坚定“坚持就是胜利”信念,强化联防联控、群防群治,在疫情防控一线践行初心使命、履行妇联职责、主动担当作为。二是火速组建一支党员突击队。领导干部包片驻点社区疫情防控,家住封控区、管控区的妇联干部就地组织和加入志愿团队,舍小家为大家,为社区防控工作助力加油。三是亮出一道巾帼抗疫“风景线”。培训连里巾帼志愿者300余人,带动2.5万人奋战疫情防控最前线。组建巾帼抗疫法律维权和心理关爱服务团队,开通3条热线,提供线上服务300余人次。四是守护一条最小单元坚强防线。号召广大妇女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动员家庭成员不集会、不串门、不聚餐,守牢家庭抗疫防线。开展家庭阅读时光主题作品征集、师生抗疫书画展,开通居家科学家教微视频,提供陪学服务200余人次。五是拧成巾帼同心抗疫一股绳。发动市县女企协、市女知联等筹150万元物资,争取83万只口罩,捐赠基层一线医护人员。省妇联主席朱劲松对市妇联疫情防控工作批示肯定。
(二)“十个一行动”巾帼暖心守‘沪’疫线
上海疫情后,市妇联积极开展关爱驰援上海医护人员家庭“巾帼暖心 守‘沪’疫线”行动,组建一支关爱服务工作专班,发出一封温馨慰问信和一张“娘家人”服务联系卡,开展一次暖心走访慰问和服务需求摸排,开设一条就医陪护绿色通道,搭建一个心理关爱服务平台,开展一系列最美援“沪”巾帼礼敬活动,提供一次娘家人家政服务和一批家庭教育服务。累计为医护人员家庭子女提供一对一课业辅导576人次,开展百余次心理咨询和疏导服务,深受社会好评。
二、齐心奋进,促发展守安全
(一)深化引领联系,坚定发展信念
一是明思路,谋发展。紧扣“思想引领更深入、组织联系更紧密、服务关爱更有效”工作目标,秉持“高标准定位、高要求谋划、高质量落实、高层级影响”工作理念,遵循课题化指导、系统化谋划、项目化运作、品牌化打造、联动化推进、集聚化推广、制度化提升工作路径,狠抓“妇”字号品牌提升,出台市妇联事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发布一批妇女儿童事业发展重大研究课题,打造一批创新实践区项目,系统化、制度化解决港城妇女儿童发展的全局性、普遍性问题,全力推动妇运高质发展。
二是汇才智,聚共识。创新新思想新理论宣传、教育、引领、武装基层妇女群众的工作举措和方式,联合市委组织部、宣传部制定《“小马扎巾帼流动课堂”系列活动实施方案》,开展“十个一批”工程,推进“巾帼心向党 喜迎二十大”主题宣传活动,开展小马扎流动课堂200余场次,打造示范点30个,用乡音土话将党的创新理论、党的温暖和惠民利民政策及时传递到最基层、送到妇女心坎上,让流动党课“微宣讲”成为妇女群众思想“加油站”、妇情民意“议事堂”、服务妇女实践点,推动妇女感恩党、听党话、跟党走成为行动自觉。实施“党建进微家 服务暖万家”行动,打造优秀妇女党建微家20个,发挥好微家带动引领服务功能,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三是提士气,树形象。刀刃向内,靶向发力,出台《市妇联加强机关作风建设的十二条意见》,重点加强班子建设,严肃机关风气,抬高工作标杆、狠抓落实执行。“一盘棋”统筹推进、“一竿子”直达基层,出台《市县区妇联领导蹲点联系服务基层“十个一”工作制度》,推动每名领导干部直接联系 2-4 个乡镇(街道)及所辖村(社),市县两级妇联主席包干全市乡镇(街道)、村(社)全覆盖,推动解决一批问题、办成一批实事。领导干部带头访妇情查民意,每人直接联系基层妇女干部、巾帼新农人、最美家庭、困难户4类人群,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全市妇联系统执行“高质高效求极致”工作标准,发扬“立行立办、狠抓落实”工作作风,推动妇联干部擂台比武、妇联工作争先进位,继续营造风清气正、团结奋进的良好政治生态。
(二)强化蓄能支持,探寻发展良策
一是巾帼助力科技创新。联合市委人才办下发《关于开展“慧创她时代·科技建新功”活动的通知》,建立女科技工作者科技创新机制保障、事业发展、价值提升和家家幸福“四大支持体系”。成立市女科技工作者联盟,组建巾帼科技示范、科技助农、科学普及、科企结对四个团队。挂牌成立市女科联巾帼创新中心,打造科技慧创服务站3个,建成“慧创直播间”线下基地8个,开展线上线下活动20多场次。
二是巾帼助力共同富裕。联合市农业农村局出台《关于开展“三项行动”助推共同富裕的实施意见(试行)》,全市遴选10个村(社区)作为首轮巾帼助推共同富裕试点村(社区)。组织市农科院、江苏财会学院商学院等科技助农团队与试点村(社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围绕“一村一特色、一村一结对、一村一典型、一村一主播”工作内涵,制定个性化实施方案,探索巾帼助推共同富裕试点实践路径。持续扎实推进“富民兴村?岗村结对”,108个“巾帼文明岗”与93个村(社区)成功结对共建,解决发展难题28个。培育巾帼新农人典型19个、庭院美化示范户2450户,申报省级“美丽家园”示范点9个、巾帼示范基地13个,带动千名农村妇女家门口就业。
三是巾帼助企纾困解难。开展玉女峰慧创赋能行动,培训巾帼电商220人次、巾帼家政员491人次、创业女性200余名。组织20家企业女性自主慧创品牌走进新年现场招聘会场,开展“巾帼慧创名品荟”集中展示。组织开展线上线下就业招聘,为全市妇女推送就业岗位近万个。开展女企业家成长赋能计划,邀请知名专家雒实为女企业家开展家风与企业发展等线上专题讲座20余期,邀请市女企协学习培训委主任以“纾困解难、助力发展”为主题开展党政惠企政策专项解读。启动市女企业家“心系港城促发展·融入港城建新功”专场活动,为连云区大竹园村民送去精神食粮,带去新发展理念,助力新农村建设。
(三)优化保障服务,厚植发展沃土
一是育好家风带好社风。举办家庭文化艺术节,开展家风家教主题宣传月、国际家庭日主题活动,广泛培树市级以上典型家庭281户,礼遇“最美家庭”。推动将《习近平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论述摘编》纳入党校主体班次课程,出台贯彻落实“一法一条例”制度性文件。成立市社区家庭教育指导中心、智慧父母成长学院,组建家庭教育指导“千人团”、优秀家长联盟,新建“三全”社区家庭教育12 个示范点,开发公益课程56个,将家教宣教活动融入社区(村)自治。举行法检两院家庭教育工作指导中心、指导站集中揭牌暨“双师”聘任仪式,组建家庭教育指导师团队,建立一批家庭教育指导阵地。
二是留住人才做优服务。贯彻落实市委人才战略,聚焦青年人才急难愁盼,联合市人才办举办青年人才“幸福成长营”活动,市县联动特聘专业导师联盟,讲授婚恋专业指导课,首期直播活动吸引观众超8.7万人次。开展“连里公益·在你身边”文明实践巾帼志愿阳光行动,组织编织冬奥之花,选送为颁奖花束,擦亮“连里”巾帼志愿服务工作品牌,市委书记批示肯定。
三是建平安家护文明城。加强对妇女儿童重点人群家庭情况、涉嫌妇女儿童侵权案件问题线索进行摸排,掌握精神障碍、残疾、孤儿、独居高龄老人的困难和问题,分类建立重点人群和高风险家庭台账,实施动态管理,定期走访,联动律师事务所与司法机关开展结对共建,综合运用基层娘家人调解室作用,有效地将各类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深入实施“和安康乃馨”妇女维权助和项目,提供婚姻家庭全链条服务。开展基层治理巾帼联盟行动进村社活动,推出妇联维权动漫形象“莲姐”,开设说法视频号,提升妇女法治素养。启动“和家安康”特殊困难家庭关爱(试点)专项行动,为11户困难家庭开展“一户一策”立体化关爱,提供点单式服务,助力平安家庭和文明城市建设。
三、暖心关爱,惠妇儿保民生
(一)一手抓源头机制保障
一是突出规划实施。颁布并推动实施“十四五”妇儿发展规划,加强重点项目和指标跟进力度。推动将社区家庭教育支持、妇女发展赋能等12项妇儿发展重要事项纳入政府工作报告、市民生实事项目,推动将基层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建设纳入市人大建议政协提案,列入市领导重点督办件。
二是兴办妇儿实事。推行“8+2”模式,在承办省妇儿民生实事项目的基础上,科学制定市妇儿民生10件实事,将城乡妇女“两癌”免费筛查、妇女儿童心理健康关爱计划、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项目等项目列为重点,强化实事跟踪问效。推进单亲特困母亲援助行动、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落实落细,将100万财政资金直达基层、用到实处。
三是协同联动落实。发挥市妇儿工委办、市双学双比、巾帼建功领导小组作用,建立与部门联动联合机制,定期会商解决妇儿发展重难点问题。加大维权联动机制建设,督查会办农村妇女土地权益、女性招聘就业歧视等案件,加大司法过程困难妇女救助帮扶力度,1个工作案例入选司法部典型案例库。
(二)一手抓精准施策关爱
一是聚焦困境妇儿,拓展“海生草”内涵。新办一批艺术特长班,开展四季研学活动,将“海生草”辐射一带一路沿线更多城市。举办连霍云端牵手“关爱一老一小·共画同心圆”活动,开展“海生草”远程结对共建和爱心公益联盟签约仪式,提升连霍两地困境儿童平等受教权利。开展“巾帼圆梦行”结对帮扶,组织机关事业单位和经济欠发达村妇女组织结对41 对,帮扶困难儿童154人。“关爱儿童暖冬行”活动募集爱心物资90余万元,走访慰问困境儿童家庭2377户。持续开展春蕾班和音乐种子班助学行动,帮助300名儿童平等享受教育权利。连续六年承接中国儿基会“恒爱行动——百万家庭亲情一线牵”公益项目,为新疆及我市部分孤困儿童编织爱心毛衣。依托市县心理服务咨询中心,为未成年人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和心理危机干预。积极争取省妇联、省妇儿基金会公益项目资金,专业化指导服务社工组织开展妇儿公益项目。继续开展“99公益”慈善募捐,为1097名农村低收入“两癌”患病妇女免费购买江苏医惠保。
二是关爱弱势女童,“联”动守护女童安全。发挥市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联席会议作用,完善基层风险联查、联合会商、信息联享、联合调研督查、队伍联建五项制度,横向加强部门合作,纵向统筹四级妇联联动,构建未成年女童权益维护大网格。深入实施“守护太阳花”女童保护行动,开创部门联动、网格化云服务、机制创新工作格局。选择50名低保家庭女童,开展小木兰女童关爱行动,制定“一人一档”关爱方案,打造一批“小木兰圆梦”示范点。
三是呼应妇女需求,“专”业提质赋能。联合市卫健委开展妇女“两癌”免费筛查,推动农村妇女“两癌”检查全覆盖、城市妇女救助扩面提质。联合市残联开展残疾人文盲妇女摸底帮扶,对1109名15—50岁女性残疾人按照残疾等级、类别建档立卡,确保享受低保、两项补贴的残疾妇女实现应保尽保。连续9年开展“微笑行动”,为500名单亲母亲每人每年发放人均不少于1000元的专项援助资金,提供送技能、送岗位、送健康、送教育、送温暖等帮扶服务。发挥市妇女发展服务中心省级创业示范基地优势,开展巾帼牵手创业援助活动,每年为1000名困难妇女开展免费巾帼家政技能培训,带动1000名农村妇女家门口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