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园地> > 特色工作

精准发力破难题靶向施策补短板 市妇联改革破难行动落地见效

市妇联 发布日期:2022-09-14 10:44:29 浏览次数:

近年来,连云港市妇联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把妇联改革进行到底”的重要指示精神、全国妇联深化组织建设改革破难行动以及《江苏省“十四五”时期完善机制建设深化妇联改革实施意见》文件要求,强化问题导向,聚焦思想引领、基层改革、组织覆盖、作用发挥、作风建设、关爱服务等重点领域,明确“高标准定位、高要求谋划、高质量落实、高层级影响”工作理念,推行课题化指导、系统化谋划、项目化运作、品牌化打造、联动化推进、集聚化推广、制度化提升工作路径,精准发力破难题,靶向施策补短板,全面开创港城妇女工作新局面。

一、虚功实作,巧借力创载体融服务,推动思想引领破难

一是破“引领力弱”之难,联动增强合力。联合社科联开展课题研究,全面摸排妇女思想症结。联合市委组织部、宣传部出台加强党建带妇建实施意见和小马扎巾帼流动课堂实施方案,共同开展活动。联合拓展思想阵地,借助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站所、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妇女党建微家等阵地,推动思想舆论阵地向基层扎根、增容扩能。二破“引领涣散”之难,创设统一品牌。打造“聚人气、冒热气、接地气”的“小马扎”流动课堂,统一品牌LOGO,开展“十个一”行动,云直播4场活动,观众均破10万,基层学有样、行有范。推出10分钟特色课堂、工地学堂、田间课堂和“流动餐车”微宣讲等,推动宣讲热在一线。遴选一批惠民利民政策宣讲员、乡村能人、民间名嘴,以文艺讲思想、故事讲政策、典型讲事迹,以苏北琴书、淮海戏等特色展演送到妇女心坎里,开展活动500余场次,工作情况被中央文明办信息采用,人民日报等媒体推介。三是破“引领虚化”难题,提升服务实效。在宣讲中办实事,打造连里巾帼微宣讲、微关爱、微项目、微服务“四微”集市,让群众在服务中深刻理解党的理论政策。在办实事中融宣讲,“山海恋歌”幸福成长营、“海生草”公益项目、“我助妇儿康”微关爱、关爱“一老一小”木兰行动中,开展科学婚恋观、家庭观、性别平等、妇联关爱等微宣讲,传递党的温暖。

二、创新规范,深谋划强指导增活力,推动基层改革破难

一是疏革新之困,立长远深谋划。联合出台加强党建带妇建规范性文件,推动各级党委把妇联改革列入改革清单。出台市妇联事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明确五大发展目标、20项重点任务。推动发布妇儿事业发展十大重点课题研究,破解妇女儿童发展全局性问题,系统化研究妇儿发展工作方案。开展妇联创新实践区项目申报,带动基层探索妇运高质发展多样化实践路径。二是解发展之难,纳重点争支持。推动将妇儿重难点事项列入政府工作报告、民生实事、人大建议政协提案,执法检查范畴,为基层提供源头保障支持。建立县乡妇联工作通报制度,交办的重大事项及重点工作完成情况及时通报所属党组织,市领导定期信息互通,最大化争取党政领导对基层妇联工作支持力度。三是解工作之需,强指导抓规范。编印全市妇联文件制度汇编,梳理长效工作机制、制度性文件,增强工作指导性。制作惠民利民政策汇编,印发妇联业务工作手册、妇女议事工作一本通、婚姻家庭矛盾调解处置手册、家庭教育政策指南等,让口袋书成为基层妇联干部工作锦囊,开展工作时有据可查、有规可循,推动基层妇联工作提质增效。

三、三管齐下,建组织扩队伍提素能,推动组织覆盖破难

一是化“面窄”之窘,应建尽建不留白。在巩固提升乡(镇)街妇联组织区域化建设改革和村“会改联”工作成果的基础上,重点推进机关事业单位、新领域新业态新阶层新群体妇联组织建设,最大限度扩大覆盖、填补盲区,建有机关事业单位妇联组织512个、各类妇女组织438个、“妇女微家”317个,新建新兴领域妇联11家,其中互联网领域妇联8家,积极培育女性社会组织,有效解决妇联工作终端延伸不够、组织末梢扎根不深问题,推动实现服务妇女“零距离”、关爱妇女“无缝隙”、联系妇女“全覆盖”。二是化“人少”之窘,能收尽收扩队伍。采取“专兼挂”配置法,市、县(区)、乡镇(街道)妇联配备兼挂职副主席186 名,全市妇联执委达17307人,广泛吸纳巾帼典型、女大学生村官、热心人士等进入执委队伍,所有乡镇(街道)妇联执委均达30人以上,推动女网格员进执委达99.7%。优化基层执委、妇联领导班子年龄结构,充实年轻血液,有效增强基层妇联工作力量。鼓励妇联干部直接参与公益社工项目、课题研究、妇女议事会,直接领衔“妇女微家”、接待处理信访案件等,在实践中历练成长。制定下发执委作用发挥工作意见,明确执委履职要求,推行执委领办、自办项目,让执委履职“活”起来,工作“实”起来。三是化“流兵”之窘,应训尽训提素能。针对基层妇联干部流动快特点,实施“培优双带”三年行动计划、基层妇联领头雁培训计划,对乡村妇联干部进行拉网式、点将式培训3000余人次。推行“青蓝工程”、编写培训教案、工作指导手册,师徒结对、市直结对、以上带下、以老带新,手把手教思路、教方法。

四、 领导垂范,下基层察妇情解难事,推动作风建设破难

一是除“慵”之疾,建机制强约束。出台《加强市妇联机关作风建设的十二条规定》,对加强班子建设、严肃机关风气、抬高工作标杆、深入调查研究等12个方面提出具体规定,要求领导干部发挥示范带头作用,把学习调研作为一种政治责任和行为自觉,工作要“一口清”,思路谋划和重要文稿亲自写,做妇联工作业务专家。制度化举办机关周通气例会、学习会、主席办公会、月度汇报会、县区主席季度会、半年总结会、年底务虚会和执委会,及时查漏补缺,复盘分析回顾,带强工作节奏,压紧责任落实。二是除“怠”之疾,转作风提士气。树立“讲品行、重实绩、比奉献”的正确用人导向,建立科学的考核激励机制,执行“高质高效求极致”工作标准,发扬“立行立办、狠抓落实”工作作风,在“干”字上见行动,在“实”字比业绩,推动妇联干部擂台比武、妇联工作争先进位,营造风清气正、团结奋进的良好政治生态。三是除“飘”之疾,察妇情解难事。着力解决“四化”现象,以及对基层情况掌握不明、指导联系不经常等问题,建立完善市妇联领导联系基层和妇女群众的“4+1+1+4”工作制度,每名领导直接联系基层妇女干部、巾帼新农人、最美家庭、困难户4类人群,确保实现联系的妇女群众提户知人、提人知事、提事知情,每年帮助解决实际困难30个。“一盘棋”统筹推进、“一竿子”直达基层,制定出台《市县区妇联领导蹲点联系服务基层“十个一”工作制度》,每名领导干部直接联系 2-4 个乡镇(街道)及所辖村(社),两级妇联班子成员包干联系全面覆盖,蹲点时间一般不少于一周,推动解决一批问题、办成一批实事,发现一批干部。

五、细化服务,摸情况问需求找对策,推动妇儿关爱破难

一是常做常新困境儿童关爱。推进实施“海生草”关爱困境留守儿童项目,开办海生草班143个,6000余名留守儿童受益。开展“家庭教育百千万”工程,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公益巡讲。

持续开展春蕾班和音乐种子班助学行动,帮助300名儿童平等享受教育权利。开展关爱儿童暖冬行活动,结对帮扶困境留守儿童,为千名儿童开展“四送”活动。连续六年承接中国儿基会“恒爱行动——百万家庭亲情一线牵”公益项目,为新疆少数民族及我市部分县区孤困儿童编织爱心毛衣、围巾。二是“联”动守护弱势女童安全。实施“守护太阳花”女童保护行动,开创部门联动、网格化云服务、机制创新工作格局,务实有效地守护女童健康成长。选择50名低保家庭女童,制定“一人一档”关爱方案,建立一批“小木兰圆梦”示范点。三是“专”业赋能妇女发展。打造巾帼科技创新“四大支持体系”,推进为女科技工作者全提供生命周期发展服务。开展巾帼牵手创业援助活动,培训千名女家政员,带动千名农村妇女家门口就业。开展妇女“两癌”免费筛查,推动农村妇女“两癌”检查全覆盖、城市妇女救助扩面提质。为1097名农村低收入“两癌”患病妇女免费购买江苏医惠保。推动1109名女性残疾人低保和两项补贴应保尽保。连续9年开展“微笑行动”,每年为500名单亲母亲发放人均不少于1000元的专项援助资金。创设“和安康乃馨”妇女维权助和项目,提供婚姻家庭全链条服务。四是优化服务重点家庭。扎实开展妇儿专项排查行动,全程跟踪服务需关爱家庭1205户,建立一库一档,推进“和家安康·一户一策微关爱计划”试点,通过链接社会组织力量、提供服务等方式,立体式关爱124户困难家庭。实施“巾帼圆梦行”结对帮扶活动,组织市直机关妇联结对帮扶154个困境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