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速递> > 县区

灌南县“双护课堂” 撑起妇儿权益保护伞

市妇联 发布日期:2024-04-15 15:31:47 浏览次数:

为了更好地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进一步提升妇女儿童自我保护意识和法治意识,维护社会的稳定与发展,灌南县妇联组织开展系列“我助妇儿康·妇儿权益维护与安全守护课堂”活动,为妇女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发展保驾护航。截至目前已举办73场普法宣讲活动走进各村(社区)及学校,受益妇女儿童达2600余人,让法律的“种子”走进千家万户,营造人人知法、懂法、守法的良好氛围。

强化主体责任,深入推进工作有效落实。“双护课堂”是民生项目,是为妇女儿童办实事的具体体现,必须用强有力的制度机制加以保障。一是成立工作专班。成立由单位“一把手”担任负责人的工作专班,自上而下形成了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部室负责人具体做的工作机制,确保“双护课堂”活动有序展开。二是落实目标责任。严格落实“双护课堂”责任制,将此项工作纳入妇联年度工作要点,与妇联整体工作同部署、同研究、同落实,制定“双护课堂”项目需求计划、项目执行责任清单。三是召开专题推进会。定期召开妇联系统专题推进会议,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优化实施流程,推动各级妇联干部与公益讲师加强沟通衔接,为项目有效推进提出具体要求,确保项目按序时进度组织开展。

创新工作方法,全面丰富法治宣讲内容。灌南县妇联坚持需求导向,结合各村(社区)自身实际,丰富法治宣讲内容,涵盖妇女权益保障、反对家庭暴力、未成年人保护和安全自护、家庭婚姻纠纷调解、老年人防诈骗等法律知识。一是反对家庭暴力,共享美好生活。新集镇唐庄村、陈刘村、新安镇镇中社区等先后组织开展妇女权益维护普法讲座,围绕法律眼中的家庭暴力、妇女权益保障法、家庭教育促进法等开展宣讲,律师通过“理论+案例+竞答”模式,让参与者有更多的融入感,进一步增强广大家庭法律意识,精准普法,有效地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行为的发生和蔓延,提高妇女儿童自我保护能力,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二是与法“童”行,护航少年成长。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如何提高青少年法治意识和安全自护能力一直都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三口镇中心小学、中学等等以反对校园霸凌、未成年人安全守护教育为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普法教育活动,家长和孩子们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法律常识,悟透法律内涵,努力撑起呵护未成年人的“保护伞”。三是法治护航“夕阳红”。为进一步加大反诈骗宣传力度,提高广大居民群众对电信诈骗和养老诈骗的认知度和知晓率,田楼镇大兴村、李集镇徐庄村等组织老年人共同学习守护财产的法律“技能”,律师从民间借贷法律知识、家庭财产继承、如何防止养老诈骗和陷阱等多主题,用通俗易懂的话语,将法律条文与实际案例相结合,将“冷冰冰”的法律转变成“有温度”的语言,引导老年人捂紧“钱袋子”,安享幸福晚年。

加强协调联动,优化整合资源凝聚合力。 “双护课堂”是一个系统性综合性的项目,需要多个部门、多方资源进行联系联动。一是保持上下畅通。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始终和市妇联保持沟通联系,尤其是对拿不准的政策要求,更是第一时间通过微信、电话多种形式进行请示请教,确保项目实施不走偏不走样。二是加强左右联系。积极主动和公检法司等单位加强联系合作,常态化召开协调会,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确保项目实施畅通无阻。三是整合社会资源。为了保证项目顺利实施,组织动员律师等专业人士,做好示范指导工作。招募熟悉农村的基层妇联主席、经验丰富的网格员、热心公益的志愿者负责课堂组织,常态化沟通服务,及时反馈解决问题。有效整合了各方社会资源,确保有人做事、有地方授课,为项目实施保驾护航。

全心“权益”,全力以“护”。下一步,灌南县妇联将在上级妇联的指导下,继续扩大“双护课堂”影响力,积极链接法律资源,常态化开展法律 安全知识讲座,织密妇女儿童权益保护网。加强对《妇女权益保障法》《反家庭暴力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全面提升妇女法治意识、维权意识和依法维权能力。